《诗刊》征广告词为什么这么火?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11-05 


《诗刊》征广告词

为什么这么火?


中国艺术报记者 邱振刚

实习记者 王琼

“莫愁此生路漫漫,

人间有味在《诗刊》。”


近日,《诗刊》社面向广大网友有奖征集广告词,消息经《诗刊》社微信公众号、《诗刊》博客、中国诗歌网等门户网站推出后,一周内征得留言近3万条。其中,中国诗歌网原文阅读量破6万,跟帖约1万5千条;《诗刊》微信公众号原文阅读量达2万,留言1万余条。


据介绍,本次活动征集到的广告词不仅数量多,且内容丰富、风格迥异,不乏别出心裁的“金句”。


别致典雅的如

“仰《诗》经典,俯《刊》人生”

“风雨《诗刊》已花甲,一揽芳华尽是春”

“腹有诗书气自华,案有《诗刊》室生雅”


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如

“远方虽远,我有《诗刊》”

“诗意中国,一刊尽览”

“《诗刊》在手,芳华永久”


活用口语、接地气的如

“用一顿饭钱,换一年好诗”

“诗人的打卡圣地”

“若想灵魂不孤单,就来读《诗刊》”


留言中亦不乏名家献策,如


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的

“手头有《诗刊》,心中有诗意”


诗人余笑忠的

“人生没有诗歌就像大地没有花朵,

愿《诗刊》在手”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的

“诗刊刊诗刊情思”



谈及本次征集活动的初衷,《诗刊》编辑彭敏表示,“去年年底《诗刊》征订的时候,我们的编辑自己想了很多广告词,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挺有意思,于是想到网上继续征集,既为集思广益,也为激发大家对于诗歌的热情。”分析本次活动反响热烈的原因,《诗刊》社副主编李少君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事物的表达冲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属于“诗”的动人时刻,撰写一段广告词,不仅仅是构思一个精巧的句子,也是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一份热爱、敬畏之情。正如彭敏所言,“为什么这次活动有这么多人参与?因为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欲望,一段为诗而作的广告词,也可以有创造性的表达。”


本次征集活动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在《诗刊》微信公众号、中国诗歌网等新媒体上引发高度关注与广泛参与。谈到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促进诗歌的传播时,李少君表示,新媒体的好处是快捷,而诗歌本身就具有“灵光一现”的属性,突然的感受、瞬时的情绪与新媒体强调的“速度感”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此,诗歌网站、微信公众号乃至于手机客户端都可以成为诗歌传播的前沿阵地。至于媒介传播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诗刊》编辑丁鹏指出,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诗人,但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写作时,诗人也要加强创作自觉,“要知道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诗歌范式是什么,不断地学习与精进,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和创作质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艺术报

上一篇:某甲方花120w征集logo,结果收到了这些极品……
下一篇:甲方花120w征集logo,看完不由得笑出了猪声!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标识LOGO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