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亚洲雄风》与熊猫盼盼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1990年北京亚运会点燃的这首歌,是由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虽然是满满正能量的主旋律,因其朗朗上口、激越人心而火遍大江南北,被全国人民传唱多年,成为70后、80后的“专属记忆”。
1990年亚运会会徽
《亚洲雄风》磁带封面
今天的我们可能对亚运会并不怎么在意,因为奥运会都像是咱中国的主场,最近几届亚运会并不上心,反正都是金牌第一、奖牌第一、包揽第一嘛,永无悬念。但是70后、80后都会记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那是新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性综合性运动会,而此前两年的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只获得5枚金牌,急需在北京亚运会一雪前耻;所以这届亚运会承载着十亿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亚运会开幕式现场
亚运会举办期间和前后几年,左手举着金牌、右手大拇指点赞、作奔跑状的熊猫盼盼几乎天天出现在全国各家报纸、杂志、电视上,做成纪念章别在无数中小学生的胸前;同时,雕像、花坛、铅笔盒、书包、手绢、冰箱贴、贴纸、胸针,可爱的“盼盼”几乎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个人感觉,“盼盼”比后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出现频率更高更广,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大部分中国人的脑海里。
亚运会吉祥物盼盼
亚运会纪念章
1990年8月7日,15岁的藏族姑娘达瓦央宗在海拔4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用太阳能取火器采集到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火种。此后一个月的亚运圣火接力传递,遍及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18万多公里,参加者达1.7亿之众。9月22日,随着亚运圣火传回北京工人体育场,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11届亚运会在此隆重开幕。共有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代表团数和运动员数都超过了前10届亚运会。
达瓦央宗采集圣火火种
经过14天的激烈竞赛,亚洲各国健儿一起创造了多项记录。世界记录被7次刷新,89人次打破亚洲纪录,189次改写亚运会纪录。如此大面积地刷新世界纪录和亚洲纪录,在亚运会史上是不多见的。它反映出亚洲体育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向世界水平逼近,预示亚洲体育运动将成为世界体坛不容忽视的力量。更让国人振奋的是,中国运动员获得了183枚金牌,占全部金牌的3/5,这一记录至今未被打破,亚洲体育由此进入“中国王朝”。
中国运动员获得183枚金牌
北京的热闹非凡、举国欢腾之际,父母因为故乡一种传统技艺蜡染也进京观摩亚运会,算是一种缘分吧。
因为是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盛会,在亚运会期间进北京是有限额的,不似今天这样掏出手机订张机票、订个高铁就去北京了。亚运会开幕前一年,面向全国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征集特色产品进京销售,正好有个亲戚是开蜡染坊的;他的作品被挑选成为进京销售的特色产品,因为是特色销售,所以有六个亚运会期间的进京指标;所以父母纷纷在单位请了假,作为蜡染坊的工作人员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了一趟梦幻旅程。
全民的亚运会
必须上学读书的我们兄妹被寄托在爷爷家里,因为那时没有手机,电话基本上只有单位才有。所以,父母一出门就音信全无;中间父亲只有打过一次电话给伯父,告诉一切都好,二十天后回来。所以,每天在爷爷家吃晚饭时,我们都在电视上找父母的身影;当亚运会开幕式转播时,镜头扫过几万人的观众席,我们似乎看到了父母的影子,爷爷和我们兄妹都很肯定那就是父母,也跟着激动了好几天,但是一晃即过,哪能看清楚并确认呢。在各种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中,又好象看到父母的身影,心里也默默数着父母回家的日子,期盼着来自北京的礼物。
天安门广场上的盼盼
其实父母回来之后才知道,他们六个蜡染坊的工作人员是进不了开幕式现场的,他们也是在宾馆的电视机上看的开幕式;所以我和妹妹看到的只是对父母的思念。不过因为比赛场次很多,而且票价便宜,父母和亲戚倒是观看了二十多场亚运会的现场比赛,还用胶卷相机拍照回来,相片至今被母亲封塑后珍藏在影集里。今天翻看,当时的中国人基本上都很清瘦,几乎见不到大腹便便的胖子;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很饱满和正能量,正是那个年代的鲜明印记。
2017年9月13日,吉祥物“盼盼”的原型大熊猫“巴斯”,因年老体衰在福州离世,享年37岁(相当于人类100多岁)。“盼盼”虽然走了,但是它那可爱的形象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已经成为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人记忆中的最亮点……
文:孟航宇
排版:张楠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