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载 | 让品牌与丝绸之路同行——由“五常大米”治乱引发的思考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02-16 

第二届省直机关“品读好书·共兴龙江”

主题读书活动获奖征文展——入围作品

刘喜宝哈尔滨市粮食局办公室

让品牌与丝绸之路同行

——由“五常大米”治乱引发的思考

以哈尔滨为中心,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央和黑龙江省委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要求哈尔滨市要“率先发展,当好龙头”。这就势必要求我们要有龙头产业、龙头品牌。

今年10月16日,陆昊省长主持召开省、市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五常大米品牌营销与保护工作;6天后,希斌市长在五常市政府主持召开“五常大米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会”,五常大米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再到监督管理各环节相关人员全部到场。很快,五常市成立了大米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以周例会的形式强力推进“打假保真”工作。省、市、县三级联动,高压态势下五常大米品牌营销与保护战役全面打响。通过一个多月来采取系列行之有效的超常规举措,往年外地稻米在加工期间大量涌入五常市的现象今年没有出现,一些违规使用“五常大米”标识的企业,悄悄将外包装上的名牌痕迹抹去。由此,不禁让人联想到如果所有属于哈尔滨市的名牌全部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传承,这将对哈尔滨未来的发展、对哈尔滨融入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升哈尔滨国际化地位,品牌也必将成为“龙江丝路带”建设新引擎当中的重要动力元素。



自古以来,我们哈尔滨从未缺少过品牌,在各行各业都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东方小巴黎、冰雪大世界、哈洽会、中央大街、哈尔滨啤酒、老鼎丰、秋林、哈轴、哈飞、哈药、哈肉联、世一堂、正阳河、龙丹、完达山、得莫利等等,这些品牌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了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令国人乃至外国人刮目相看。但是,也有一些品牌,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已经淡出了我们视线,被社会所淘汰。如何树品牌、保品牌、创品牌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严峻挑战。

资料显示,“品牌”一词英文单词“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人们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需要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手工艺匠人用这种打烙印的方法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标记,以便顾客识别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并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担保,同时向生产者提供法律保护。16世纪早期,蒸馏威士忌酒的生产商将威士忌装入烙有生产者名字的木桶中,以防不法商人偷梁换柱。到了1835年,苏格兰的酿酒者使用了“OldSmuggler”这一品牌,以维护采用特殊蒸馏程序酿制的酒的质量声誉。现如今,如果给品牌下一个定义,应该说它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应该说,在我国品牌就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认可程度,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出的产物。作为国家对俄开放中心城市,哈尔滨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节点,这本身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将对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服务和带动作用。在哈尔滨未来发展中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品牌问题,笔者认为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综合进行分析和把握,要努力把现有一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依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品牌,品牌形成后就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它,让它持久发挥效用。同时,结合当前推进实施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又要抓好新品牌的创造,坚持做到保护与创造并重、打假与保真同步、发展与融合共举,这样将有利于促进我市承接国内外转移的外向型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构建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总的说,就是要从三个方面实施好品牌战略。

要立足优势产业,培育品牌。未来哈尔滨的发展必须要立足实际、放眼国际、统筹规划、打造品牌。要依靠政策落实培育品牌。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宗旨、原则和重点,深入研究国家的政策取向、产业导向和投资方向,切实做好“龙江丝路带”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有效衔接。通过“双轮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传统产业,增强发展动力,同时启动新的发展引擎,通过现有产业的不断发展,培育形成新的品牌。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4+6+4”现代产业体系思路,综合运用高科技改造、市场化运作、信息化武装、现代化管理等措施,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石化等4个传统产业;瞄准国际前沿,坚持市场导向,依托科技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民用航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6个战略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其中绿色食品产业要向双千亿元迈进。要改善发展环境培育品牌。深入推行“四证合一、一码一证”等简政放权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用务实求真作风解决发展环境不优的突出问题,切实营造“龙江丝路带”建设的良好环境。通过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使哈尔滨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一流服务品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集聚于此。

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品牌。回过头来,我们继续谈谈在品牌保护中,五常市都采取了哪些做法,可以让我们借鉴和思考。归纳起来,就是常态化、网格化和现代化。一是常态化。五常市公安局计划以大米打假为契机,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察大队,让专人干专业的事。这意味着,这次五常大米打假行动不是三五个月喊一下就拉倒的事,将成为常态化。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保护品牌还是要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不能“一阵风”了事,应该真正动动脑筋、想出一些长远的办法。二是网格化。外地稻子进入五常,交通局会直接掌握相关信息,在五常市农业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全部参与的五常大米保护行动中,交通局随时监控五常全境外地米源进入情况,来了多少稻子、进入哪家企业都有明确登记。这也启示我们,保护品牌,各单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是关键所在,要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职能出发,整合行政资源,共同打好品牌保护攻坚战。这也为我们积极应对当前新常态的形势下,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三是现代化。打假与保真同步进行,10月29日上线的五常臻米网,被政府唯一指定的正规网站,具有大米信息发布、加工企业信息查询、防伪溯源查询等功能,其实质是五常整个农业防伪溯源内部平台系统面向公众开放的窗口。保护品牌也要求我们要实现现代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给品牌赋予更多的科技元素,紧跟时代步伐。与此同时,还要求我们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综上所述,要着力汇聚强大力量共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抓好推进落实。

要壮大新兴产业,创造品牌。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仅是要构建一条大通道,发展商贸物流业,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集聚,可以说,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更多新的品牌,是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涵和根本支撑。要争取打造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造品牌。依托东部通道和主要交通干线,以哈尔滨市的交通商贸重镇为节点,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 “一核四带一环一外”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针对各行各业的发展,积极创造新的品牌。要提升放大现有产业园区功能,创造品牌。哈尔滨经开区、利民经济开发区等功能完善、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要发挥地处通道沿线优势,积极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多吸引那些水平高、潜力大、后劲足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其辐射和带动,全面提高园区建设质量,为促进项目招商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大国家级哈尔滨松江新区的申建力度,将其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和承载品牌创造的主要平台。要加快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创造品牌。加强现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培育农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跨境产业集群,将哈尔滨市现有的知名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衔接、境内外互动的跨境产业布局,使更多本地品牌走向世界。要做好产业招商,创造品牌。要转变招商引资形式,注重品牌招商,有针对性地提高招商中品牌定位,大力实施定向招商、集群招商、全产业链招商,支持企业以品牌招商,吸引一批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外向型名牌企业在我市落地发展,形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哈尔滨推进实施“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关键问题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认知自我。品牌,是一个产业的代表,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相信哈尔滨必将会走向世界,具有哈尔滨地域特色的品牌也将承载更多时代化、国际化内涵。

声明:本文系原创,版权归“书香龙江”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书香龙江”及原作者姓名。

责编:牛钰博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一篇:【征文活动】@全体听障儿童家庭,你有一封家书待寄出!
下一篇:【征文啦】论文获奖=快速发表通道+丰厚奖金,实力助力学术进阶!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